新闻资讯

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学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96%

  新华社重庆6月7日电(记者杨维成、刘健、李松)重庆永川区22所职业技术学校每年输出约3万名高职、中职毕业生,学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过96%。记者近日来到这里,探寻高就业率背后的答案。

  走进重庆工业技术学院,只见机械加工实训车间、钳工实训车间、电子技术实验室、电力拖动实验室等20多间学生实训用房,掩映在校园山峦、绿树之中。在机械加工实训车间,20多台普工机床一字排开。

  学院数字控制机床专业二年级学生蒋杨正在做普工操作实训,他和记者说:“数字控制机床专业学生一进校,要先从钳工学起,再学普工,然后上机操作数字控制机床。通过层层训练,基本能达到‘出了校门进厂门,无需企业再培训’。”

  “在我们学院,学生理论课和实训课比例是4:6,数字控制机床等专业的学生实训,平均每月工件耗费量就有3吨左右,每一个学生实训消耗钢材7—8公斤。”学校党政办主任柳孜亮介绍说,学校还专门成立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,教学适应企业实际要,同时聘请企业技术工人到学校授课。

  来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,记者惊奇地发现主教学楼竟有些像一座水库重力坝。学院校长吴松说,这样设计就是要把水利工程设计理念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,下一步学院还将邀请企业捐赠一些水轮机、涡口管道、控制柜等水利专用设备,摆在校园里。

  吴松和记者说:“为什么每年我们的学生企业抢着要,有的单位负责人还要到我这里‘走后门’,最关键的就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。”记者观察到,很多学生正在做水利、电力设计绘图,学校还开设了很多工程实习课,让学生能够尽快熟悉专业方面技术要求。

  这些学校与400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。重庆机电工业学校与重庆摩托车制造商隆鑫公司合作,隆鑫向学校提供发动机和整车供学生实训,而学校为集团输送了上千名技术员工。

  永川区区委书记胡际权说:“学生‘吃香’的秘诀,是与企业需求相结合,实行定向或订单培养、共建实训就业基地、引企业入学校等。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办学,一定要解决职业学校和企业‘两张皮’的问题,让学生毕业前就成为‘熟练工’。”

 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,重庆职教基地内的22所学校实行学分制互认,培育学生“一专多能”;还实行“学分银行”,学生可以工学交替、半工半读地分阶段完成学业,各院校的专业涵盖了劳动技能部门能鉴定的500多个工种,平均每个人毕业时至少能拿到一个专业证书。

相关文章